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保护>文物保护>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基层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之我见

来源:《中国文物报》第7版 发布时间:2023-02-11 14:54:45 浏览次数: 【字体:

自免费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的数量日益增多,覆盖的范围日益扩大,类型更加多元,在展示历史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也日益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与省一级的博物馆或者国家一级博物馆相比,基层博物馆由于在人员结构、基础设施、藏品种类、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原因,其职能的实现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现就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人员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基层博物馆◆◆
安保工作的特点



与其他职能的发展相类似,基层博物馆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或者说是短板,并具有普遍性。梳理并正视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图片

首先,保卫人员短缺。人员编制一直是制约基层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此前提下,专职保卫人员的欠缺是必然结果。根据相关的规定,博物馆通常是“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设立单独的治安保卫机构,同时配备三名左右的保卫干部,这在基层博物馆通常是无法满足的。由于博物馆工作还是以业务工作为主,因此保卫干部通常由专技人员担任或兼任,这导致大家对于保卫干部的认识甚至是保卫干部对自身的定位,都有偏差和错位。

图片

其次,保卫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博物馆的人员招聘,除省级博物馆有条件就安保岗位进行招聘外,基层博物馆通常是招聘业务专技人员,再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配。所以通常情况下保卫人员对于安保工作没有接触和认知,再加上同时承担业务工作,安保工作很可能变成“无事就好”。虽然中国博物馆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已经开展相关的工作,文旅融合以及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之后,消防条线上对于博物馆安全工作的指导增多,但整体来看,博物馆安全工作尚未深入改革。

图片

第三,保卫人员缺少相关的培训。如果说技术人员兼职保卫干部是先天不足,那么缺少相关的培训则是后天缺失。一方面,博物馆系统安全方面的培训尚未普及到基层,另一方面,安全、消防系统方面的培训也没有基层博物馆的参与。一些零星的安全培训,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博物馆安全工作的内在结构。根据相关的规定,安保人员应该持证上岗,但博物馆在编的专职保卫干部,很少考取保卫师证或者消防操作证。

图片

第四,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但对安全的重视,可能仅仅停留在会议上。业务人员兼职安保工作、安保人员缺少相关的培训、安全工作没有前置,都是安全意识不强的表现。如果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领导层面对于安全工作的实际重视不够,则安保工作很难深入到员工之中、深入到业务之中。


以上是就基层博物馆保卫部的构成和人员素质而言。此外,作为一线安保人员,保安队伍的素质也关系到安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一般来说,基层博物馆对于保安市场不是很熟悉,相对而言,基层博物馆需要处理的紧急情况也不是很频繁。基层博物馆的保安队伍呈现出人员相对固定、本地人为主、专业技能不强、应急处理能力偏弱的特点。



◆◆基层博物馆◆◆
安保工作的一些经验



笔者考古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从不熟悉到逐渐摸索,在此抛砖引玉,从部门和博物馆层面,就如何做好安保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图片

首先,建立本行业的安全账目。此处的“账目”,有大账目和小账目。大账目包括国家、省、市层面出台的和博物馆有关的安全法规、条例和规范性文件、通知,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81号),国家文物局发《关于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2012)等。这是博物馆安全工作开展的大前提。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所参照、查找不足,有依据、有底气向上申请,改善博物馆安全设施条件。小账目包括博物馆根据大账目制定的本单位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各类台账。特别是博物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应急管理条线对博物馆安全的指导工作也逐渐增多,如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要求》,便是针对消防安全的细则文本。

图片

其次,提升保卫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此处的保卫人员主要是指专职保卫干部。2014年笔者被分配到安保部以后,对于安全工作也处在凭经验的阶段,对于保安队伍管理、技防设施的操作、消防技能的掌握都没有很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会使用灭火器的阶段。2017年创建“上海市治安安全合格单位”,认识到安全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需要注意到的方面很多。2018年在参加保卫师培训并考取资格证书的过程中,认识到安全工作的理论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在认识提升的前提下,安保工作的规范化也有了提高,而自身技能和素质提高之后,对于部门和保安队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图片

第三,优化和提升保安队伍的构成和素质。目前博物馆的安保工作单纯依靠在编职工或者派遣制员工已不能满足需要,保安人员成为必备要素。但有些博物馆的安保力量,是从物业公司而来。根据相关的规定,物业公司和保安公司都可以聘请保安,但显而易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保安公司,在安全问题上要更有保障。在此前提下,做好安保工作的前期评估,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保安人员和监控室人员持证上岗,便构成了基本的保安力量。在此基础上,做好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演练。另外需要提及的是,一些地方性的博物馆,考虑到语言沟通和人员流动性,会优先考虑聘用本地人作为保安。这便于与当地观众的沟通,也确实减少了人员流动性,毕竟任何熟悉博物馆三防设施的人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力成本和人情关系,本地人的比例过高,不利于建立一支具有年龄优势、专业素质强、服从管理的保安队伍。

图片

第四,提升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博物馆不太会发生如化工场所那样重大的安全事故,更多的是做好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安全工作的实质便是消除安全隐患。安全工作没有99分,不是100分,便是0分,难处在于数十年如一日,不懈怠,不得过且过。从部门来说,提升重视程度,开好安全例会、及时总结问题,提高对保安队伍的工作要求,做好相应的检查和隐患排摸,及时向领导班子反映安全隐患,利用预算做好隐患整改,还有就是组织好相应的维保和年检工作。从领导层面来说,提升重视程度,开好综治安全工作会议、向员工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一岗双责,外出展览、文物运送时将安全工作前置,给予保卫工作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带头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

其实基层博物馆的安全工作,涉及的方面还有很多。在人员之外,技防设施设备的提升也是一个方面。基层博物馆在利用新科技手段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一些老场馆,基础设施陈旧,也限制了技防设备的提升。一些基层博物馆,往往是利用老建筑、园林,或者与文庙、文管所等单位一处办公、两块牌子。对于这类场所,安全方面要考虑的问题则更多,比如白蚁防治,古建筑防火、避雷,线路老化,甚至包括修缮。



基层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不多,接待能力有限。但是随着文旅融合以及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团体和学生团体的参观数量会增多。在基础设施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别是大客流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准备才不致无法应对。在应急预案之外,做好消防、技防、巡查的台账,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博物馆的安全工作,绝不仅仅是依靠保卫部门,重要的是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博物馆在基本的开放运转之外,还有临展、外展、讲座活动、藏品保管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建立安全制度、有效地执行,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韩旭川

审核:卢   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