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宣传教育>社教活动>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白银市博物馆线上社教活动——秋深露重,岁晚向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08 10:00:02 浏览次数: 【字体:

白银市博物馆线上社教活动——秋深露重,岁晚向安

当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当风里多了几分清冽的凉意,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的露水,已不再是白露时节的微凉,而是带着几分“寒”意,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深秋已至,冬的脚步不远了。

寒露三候,藏着自然的诗意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1、鸿雁来宾:鸿雁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南北迁徙的候鸟,古人观察到鸿雁候时而飞、随阳而动、行为有序的特点,便将其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标志。古人称后至者为“宾”,寒露时鸿雁列队大举南迁,且是最后一批。

2、雀入大水为蛤:天气转寒,雀鸟躲入温暖处,古人见海边蛤蜊外壳纹路与雀鸟相似,便附会“雀化蛤”的想象,藏着对自然变化的浪漫观察。

3、菊有黄华:寒露是菊花盛放的时节,漫山遍野的黄菊绽放,成为秋日最鲜明的色彩符号,也拉开赏菊的序幕。

cb3300ba5ee04f4fa7e8af28a51aa2be.Jpeg  baddeb6fe7c54d89a6f1738120ea72db.Jpeg  9ec3bbb75aae4c57918f6b7f747f853b.Jpeg

寒露习俗,藏着对秋的珍视

寒露时节,民间总有一些应景的习俗,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健康的期许。

1、饮菊花酒/吃芝麻: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说法,芝麻温补润燥,可磨成芝麻糊、榨油;菊花酒则用新菊泡制,取其清热、明目之意,适配秋日干燥的气候。

   0cdc8b228e104ee5be286289411d421a.Png    3c2d34d965cb43978413bd13b320a1be.Png

  2、登高赏秋:此时天高气爽,山林层林尽染,人们爱登高望远,既锻炼身体,也借秋日景致疏解情绪,是延续至今的秋日雅事。

      6f9d8e6d68764546aa5479f90431982c.Jpeg

3.农忙收尾:北方收割完玉米、大豆,忙着翻耕土地;南方则抢收晚稻,同时播种小麦、油菜,为冬日和来年春耕做足准备,是“秋藏”前最后的忙碌。

 913e3c43201d49afa001e75c7767c7b5.Jpeg

(白银市博物馆一角)

 

寒露养生,藏着对自己的关怀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进入寒露,保暖成了养生的关键。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睡前用温水泡泡脚,既能驱散寒气,又能帮助入眠。饮食上,宜多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的食物,比如梨、银耳、山药、百合等。煮一碗银耳百合粥,或是蒸一个冰糖雪梨,清甜滋润,正好应对秋日的干燥。

   1435a123c54b4298b5e39f1c21e3891d.Png  186cf04ced3a4d4493a25f5a97f6fa90.Jpeg

寒露是秋天的“收尾”,也是冬天的“预告”。它带着一丝凉意,却也藏着最浓的秋韵——是街头飘来的桂花香,是枝头挂满的红柿子,是家人递来的一杯热菊花茶。愿你在这个节气里,既能感受秋日的温柔,也能照顾好自己,为接下来的冬天,攒足温暖与力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