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白银市博物馆举办“我在博物馆画文物”主题社教活动
走进博物馆,邂逅文物之美
为了丰富青少年的暑假生活,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走进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白银市博物馆携手开慧教育大象创意美术班于7月26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我在博物馆画文物”暑期社教活动。
7月26日至30日,先后有60余名“小画家”背着画板走进博物馆实地写生,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感知历史的厚重,体会白银的乡土岁月。
走进博物馆,“小画家”们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讲解员前往各个展厅参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化石展厅里,披毛犀,原始牛、和政羊等动物化石向“小画家”们展示了洪荒年代的物竞天择。
在史前文化展厅,精美的彩陶器默默地诉说着几千年前先民们在白银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
青铜展厅里,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北方系青铜器,为“小画家”们打开了一副北方游牧民族迁徙、战争、交往、融合的壮丽画卷。
走进民俗展厅,展台上摆放的农具为“小画家”们描绘出一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一件件民俗老物件让“小画家”们灵感迸发。
讲解员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小画家”们对即将描绘的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讲解过后,进入到绘画环节,本次“我在博物馆画文物”活动根据不同的展览分为彩陶篇、化石篇、青铜篇以及民俗篇四个部分,以写生为主,“小画家”们将以线描,素描,水粉,速写以及轻黏土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博物馆的文物“鲜活”起来。
大象创意美术班的马老师在展厅内耐心细致地引导同学们去观察文物及展品的细节,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同学,老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马老师说:“低年级的同学并不要求绘画得很逼真,他们在纸上绘出的线条本身就带有一种拙趣。就像车轮,画得很圆反而失去了童真的味道。因此对于年龄小的同学更注重让他们去捕捉民俗展品的岁月感与沧桑感。”
对有绘画基础的同学,老师则更倾向于要求他们对形状的把控,光影的搭配等更加准确,在对彩陶、化石等文物的写生过程中,同学们用素描的手法,在纸上勾画出轮廓后,慢慢地找出亮暗面,不断深入地刻画,尽可能得将文物的细节绘制得栩栩如生。
参加本次绘画活动的还有来自白银聋哑学校的小朋友,画笔是他们沟通世界的桥梁,细腻的线条勾画出了他们的自信。
7月30日下午,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我在博物馆画文物”活动共创作作品两百余幅。小朋友们在博物馆领略到了白银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大象创意美术班的韩睿洁小朋友说:“博物馆文物丰富,一楼的民俗展让人感到亲切,二楼的化石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三楼的陶罐让人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在画画的同时又了解了历史文化,我感到高兴!”
“我在博物馆画文物”是白银市博物馆八大品牌服务项目之一,通过把博物馆的展览资源与课堂教学、动手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提高小朋友们艺术审美水平同时,也坚定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