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宣传教育>社教活动>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白银地区传统文化||会宁皮影戏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6:39:34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张牛皮

道尽喜怒哀乐

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


“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一阵铿锵急促、节奏明快的锣鼓声,皮影戏开演了。

a8db34ce1f694a3b883f888df0935888.Jpeg

白银市博物馆一楼民俗展厅里皮影人物粉墨登场,有的头戴束发嵌宝彩帽、有的甩着黑底大花红箭袖、脚蹬青缎粉底小朝靴、有的面若满月目似秋波......一个个皮影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由人惊叹、好奇、遐想!

皮影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初,是一种用牛皮剪制形象并借助灯光照射而进行表演的戏曲形式,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有的气韵和文化演绎着古今传奇、世态人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素有“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之美称。

ec53ab02958a4296a1aa4ce9c560c596.Png

会宁皮影戏在明清时就很盛行,主要流传于会宁县东南部和中部的杨崖集乡,平头乡、老君坡乡、太平镇、柴门乡等乡镇,民间俗称灯戏、灯影子、“牛皮影娃”,历史悠久,韵味独特,内涵极为丰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中皮影人物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整个过程分为选皮、制皮、过稿(描图样)、剪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等大小十八道工序,耗费时间比较长,但每一个制作完成的皮影人物都好像注入了独特的灵魂。

c232c0ae4ca243ae9a1ebf871afa8879.Jpeg

演出的戏台既巧又简,通常用长不足两米、高不过一米的白纸糊成长方形亮子,即影幕,置于桌案之上,以此隔开演员与观众。

没有电力的时代,皮影戏主要以油灯、蜡烛等为光源用以映射影人、表演动作。演员一般为五到七人或更多,演唱乐器有大鼓、干鼓、牙子、锣、钹、磬、二胡、板胡、中胡、三弦、唢呐、笛呐、笛子等。

d2ea81d4cc6f4a6e8b60cd46a827995d.Png

演出时由皮影班班主双手捉持表演,根据不同剧情,一边演唱,一边操控影人做行、卧、跪、整冠、提袍、甩袖等动作。戏中人物,悍妇泼辣、恶鬼狰狞、老生衣冠楚楚 、小丑滑稽可笑,生、旦、净、丑表演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好。

一场皮影戏演出结束后,当地人还有扯“亮子”的习俗,村民用扯来的“亮子”给小孩做项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会宁皮影戏现存剧本300多册,140多个剧目,主要靠口传或手抄,是一代代老艺人呕心沥血的结晶。一纸剪影里穿古透今,两手对舞间传情叙事。咫尺之地,说的是江山社稷。方寸之间,演的是万里河山,这就是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白银 地区 传统文化 会宁 皮影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