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战“疫”·文化先行‖“云游”白银市博物馆之“炕暖心头热”
北风呼呼,寒意袭人,西北开启了冬季模式。
每年这时候,暖气就成为家里的过冬神器。
没有暖气的时候,我们的乡亲父老是如何取暖的呢?
来来来,小伙伴们,跟我走进白银市博物馆,了解一下我们民俗展厅里陈列的,取暖界的扛把子----火炕。
火炕
这个大家伙,估计住在城市里的小伙伴都没见过,可是在西北农村,漫长寒冷的冬季里,火炕是家家不可缺少的取暖方式。“一间屋子半间炕”,火炕占据了堂屋的半壁江山,用土坯搭建的火炕两面靠墙,农人们在炕洞里填入和(huò)了碎煤渣的柴草沫子煨炕,柴火慢慢燃烧又能保持恒温,热气通过炕间墙烘热上面的石板,整个炕变得暖意洋洋。
数九寒冬,辛勤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们有了些许的空闲,男人们坐在温热的炕上抽旱烟谝闲传,兴致来了再喝上几盅小酒,十分惬意。女人们则围坐在一起缝衣纳鞋,说说笑笑。“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庄稼人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
火炕温暖了一辈又一辈人,他们在火炕上出生、长大、结婚、生子、老去。火炕沉浸着人生百味,珍藏着沉甸甸的记忆。
我们火炕大哥还有一个小弟----火盆!
火炕虽好,但也有局限性,当人们离开火炕做农活时,寒意立时扑面而来,于是就有了火盆的出现。
最早的火盆是用泥制成的,它造价低廉,传热慢,保暖性能好,寻常人家都用的起。随着时间的变化,小小的火盆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于是又有了铁火盆,铜火盆,火盆四周刻画上精美的图案,人们在取暖之余也有了美的享受。
火盆
时光匆匆,一半烟火悠悠,一半乡情浓浓。如今,火炕、火盆已不仅仅是为了取暖御寒,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乡土的眷恋。
小伙伴们,怎么样,看着这火炕,火盆,有没有感觉身上也是热热乎乎的,哈哈,赶紧回家试试自家暖气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