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博物馆“十四五”文物征集规划
白银市博物馆“十四五”文物征集规划
第一章 背景形式
白银市博物馆是一家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套),其中,二级文物14件(套),三级文物303件(套)。主要以陶器、玉器、铜器、书画、钱币、石器、砖瓦、古生物化石为主。
在馆藏和陈列文物中,有白银境内出土的距今5000-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如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双耳彩陶罐、半山类型葫芦网纹彩陶罐、马厂类型彩陶鼓等精品;有齐家文化成系列的素陶以及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还有白银地区明清进士的墨宝。彩陶造型美观纹饰繁复、齐家文化玉器美轮美奂、石器古朴厚重、书画留韵,充分印证了白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出土的夹砂陶罐、石斧、石纺轮等生产、生活用具,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白银境内繁衍生息。白银境内遗址众多,遗迹丰富,发现了远至新石器时代的石棺墓、汉代墓群,近至明清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成为研究白银历史的重要文史资料。
白银市博物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馆发展成为国家二级馆,在藏品征集、文物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狠下功夫,日积月累,取得了一定成果。藏品规模形成一定体系,固定陈列推陈出新,引进高质量临时展览,社会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科学研究也取得相应成果。但受限于硬件条件,至今没有自己的固定馆舍,严重制约了白银市博物馆的发展。十四五期间,白银市博物馆把建设新馆的目标提上日程。作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征集工作更是要围绕建新馆的目标拓展,未雨绸缪。
根据《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白银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本馆文物征集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特别是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改革发展为主线,以强化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在推动白银市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时刻对标对表,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站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文化支撑的政治高度,肩负起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更好发挥文物在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保护第一。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全社会增强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推动各级政府树牢保护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强化各级文物部门守土尽责使命担当,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坚持依法保护、系统性保护,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坚守安全底线,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大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完善普惠均等的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开放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添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坚持合作交流。紧扣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大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抢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摸清白银辖区内可移动文物总体状况,了解各县区博物馆馆藏状况,考察完白银辖区所有不可以移动文物遗址点、文物保护区域,摸清辖区内不可以移动文物状况。了解民间流散文物状况,民间收藏文物状况,了解民营、私人博物馆状况,了解文物商店、古董店文物收藏状况。通过捐赠、征集、交换等方式取得大量精品文物,为建新馆做好文物基础。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征集文物资料管理和文物安全工作
(一)健全文物资源管理制度。规范馆藏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健全文物固定资产报告制度,保障馆藏文物资源资产安全完整、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完善文物登录制度,健全文物调查、申报、认定、登记、定级、公布、撤销和退出机制,建立文物资源市级目录,对接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
(二)完善白银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系统整合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数据资源及各类管理数据资源,完善全市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珍贵文物等为重点,推进相关文物信息高清数据采集和展示利用,强化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健全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机制,推动文物数据共享共用。
(三)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化遗产等,打造市级文化地标和地区精神标识,促进文物保护研究与文化阐释传播。
二、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文物征集力度
(一)通过野外考察,采集搜集文物、标本。
(二)考察民营博物馆、古玩市场,征购精品文物。
(三)发布民间流散文物征集通告,鼓励捐赠。
(四)通过联合办展,吸引私人收藏品进入博物馆展览
三、培养文物鉴定人才、考古工作人才,高效做好征集工作
(一)大力培养馆内文物鉴定人才,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并请文物鉴定专家到馆内指导,提高馆内文物鉴定水平,使更多民间珍贵文物留在博物馆。
(二)着力培养考古人才,加强馆内考古工作,与省文物考古所合作,多派馆内业务人员参加考古项目,在实践中提高考古水平。
四、切实加强革命文物征集保护管理运用
(一)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基础。开展全市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加强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认定、定级、建档、建账工作,全面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状况,建立白银市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二)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发挥好革命文物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具有白银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为开展党性教育、党员培训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出系列精品展览。
(三)创新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加大革命文物新媒体宣传力度,拓宽革命文物传播渠道和方式。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日,加强革命主题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演展示,发挥好革命文物教育宣传功能。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落实文物征集职责,把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绩效考核,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统筹抓好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
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指标任务年度分解、重大工作责任到人的规划落实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对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建立项目库,组织做好项目立项、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积极推动项目有序实施。馆领导要加强对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督促指导,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规划如期完成。
三、加强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扩大免费开放资金征集经费的额度,积极争取省级、市级文物配套资金,鼓励地方名流赞助经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