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馆务公开>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甘肃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3-03-05 09:01:20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继兰州新区之后,甘肃又一个国家层面战略平台。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蔡武表示,文化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力支持甘肃省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在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富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境内有古文化遗址7000多处、各类石窟寺33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重大革命文物遗址300多处。距今8000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是农业文明的源头,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期研究的最具代表性的重点中心性聚落之一。全省出土汉简6万多枚,占全国出土总数的82%。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星罗棋布,是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之一。 

  王三运介绍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意见,甘肃省的总体考虑是: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转型跨越发展与群众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蔡武表示,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发展,就西部大开发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更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建设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将大大地提升甘肃对内整合资源和对外扩大开放的水平,为甘肃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文化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协调,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帮助和倾斜,全力支持甘肃省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步骤,现在到2015年是第一阶段,主要是编制出台总体规划,一批重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启动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明显改善,使华夏文明创新区的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2016―2020年是第二阶段,主要的目标是使大多数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西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高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发展布局上,将重点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

甘肃 建设 华夏 文明 传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