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馆务公开>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大数据下看“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1-05 16:01:07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与腾讯位置大数据合作,在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对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反映了部分“名街”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城市网格计划”动态采集数据

  “本次研究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评选推介活动所产生的共5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新兴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名街的活力指标体系,并以其中9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街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指标体系中的10项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副秘书长霍晓卫表示。

  据介绍,此次研究采用“城市网格计划”,通过集成传感器设备收集多维度、精细化的城市数据,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数据服务。目前,传感器可同时采集城市环境和城市行为感知数据,包括温湿度、光照度、噪声、气压、VOC、CO2、CO、O3、NO2、SO2、PM2.5、PM10、风速、风向、GPS信息、本地环境辐射、紫外线辐射、精准人流计数、车流量、车速计数、车牌识别等。通过采集实时监测数据,辅助历史文化名街推进精细化管理。霍晓卫告诉记者,“城市网格计划”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业态更新与调整:交通规划与管理、人流监测与调控和历史文物保护等。通过Wifi探针可绘制历史街区人口画像,如某区域内人群的年龄、性别结构以及最喜爱的品牌与经常使用的手机应用软件等,辅助业态调整;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开展精细的实时监测,基于需求进行不同出行方式的诱导;获取精准的街道层面人口分布与人群行为特征,在人流过于集中时预警,并进行合理疏导;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精细化管理,实时掌握环境各项数据指标,避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破坏。

  目前,“城市网格计划”已经在北京西城区德外街道、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展开了物联网监测系统的先行示范,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输出。

  缺乏历史文化特色和过度商业化最受诟病

  本研究报告中的10项核心活力指标,主要通过腾讯位置大数据、大众点评兴趣点等互联网大数据计算获得,重点关注历史文化名街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3个方面。研究选取的9条“名街”,涵盖了位于大城市中心且知名度较高的烟袋斜街、中英街、清河坊、平江路、三坊七巷,位于不同规模城市中心但知名度较低的翘街、万安老街、渔梁街,和位于中小城镇边缘且知名度较低的南诏古街。

  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提供的人群画像数据,9条“名街”都仍然以本地使用者为主。位于大城市中心且知名度较高的历史文化街区,非本地使用者相对较多,外来客源地分布相对较广,因此其文化传播能力更强;而其他两类知名度较低的历史文化街区,本地使用者相对较多,外来客源地分布相对集中,因此本地文化传承能力更强。

  “在百度搜索的人群标签中,历史文化名街的关注者与旅游关注者以女性与30岁以下青年游客群体为最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吴纳维表示,因此,在未来历史文化名街的设施布局、品牌运营管理等方面,建议进一步重点关注特定性别与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大数据 下看 中国 历史文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