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开展 9件中国展品回国“省亲”
3月1日,观众参观佘盆梅海特内棺。当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从砍砸动物骨头的石器,到产自中国的太阳能充电灯,100件大英博物馆藏品在国家博物馆为参观者讲述200万年世界史。包括西周青铜重器康侯簋在内的9件中国展品首次回国“省亲”,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则击败iPad,入选展品,以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入世槌”则成为“大英展”的101号展品(大英展世界巡展,均会由当地博物馆提供一件展品作为第101号展品)。
青铜重器“回家”
“大英展”始自一本风靡全球的书籍——《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大英博物馆从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展品,全面展现人类200万年文明史,其中,10件中国展品入选。
此次“大英展”在国博开展,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并未露面。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解释,世界巡展中不断更换展品是惯例,这是出于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替换的展品会跟之前的比较接近,不会影响讲述历史的叙事结构。
大英博物馆中的9件中国展品此次首次回国“省亲”,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时期的镈,东汉青瓷六博俑,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盘和龙首双耳瓶等。康侯簋是弥足珍贵的青铜重器,自流失海外后,这是首次“回家”。康侯簋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
古埃及木棺已现“全球化”
“大英展”既展现了文明的差异,也展示了文明的共享。策展方表示,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共享造就人类文明本身,文明的差异并不是产生分歧的理由,而是可供相互借鉴的契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