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馆务公开>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三维技术让文物修复如虎添翼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8-09-25 16:28:22 浏览次数: 【字体:

三维数字建模——唐代彩绘仕女俑。(西安博物院供图)一件青铜器的树脂模型和复仿制品。

即将进行三维扫描的罗汉木雕。韩宏摄 制图:冯晓瑜

手握“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着座椅上小朋友伸出的胳膊慢慢移动,在不同角度扫描,连线的计算机上就会实时显现出“绿色”的、“蓝色”的胳膊……这是记者近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室里看到的一幕。该馆在“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三季推出“孰制匠之——三维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展,向公众展示如何将文物“搬”到电脑里,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观众可以近距离体验文物的三维信息采集、模型处理、3D打印等程序,感受 “科技+”文物修复的神奇魅力。

西安火伴艺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博介绍说:“电脑里显示的绿色,是正采集的数据,蓝色是已经产生的数据,紫色表示已经偏离了位置。”现场几名幸运观众纷纷上前体验,“手或胳膊悬在空中,要稳定住姿势,不能晃动,”韩博一边操作一边介绍,“用这个 “手持扫描仪”扫描人手和人脸,要保持一个距离,人要缓慢地移动……”

文保修复,三维扫描仪显神奇

记者看到,展示现场除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外,还有结构光和激光式两种固定式三维扫描仪,一台3D打印机正在工作。这是使用以光敏树脂为原材料的Objet3D打印机,层层固化输出文物模型。手持式扫描仪便于操作,可快速获取三维模型,但精度低,相较而言固定式扫描仪精度就很高。据介绍,结构光三维扫描仪适用于金银器、玉器和佛像等类文物,激光式三维扫描仪适用于陶器、石刻、木器等类文物。

工作台上展示着提梁卣和一件青铜器的树脂模型和复仿制品,墙上贴有12组罗汉木雕的模型照片,白色的是 “灰模”,彩色的是渲染好的建模。灰模通过拍照生成照片叠加建立,建模则是通过结构光三维扫描仪扫描后获取。

三维 技术 文物修复 如虎添翼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