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战“疫”·文化先行‖白银市博物馆线上社教活动 ——春分昼夜无长短
春分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季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19日-3月22日交节。春分平分春季,这天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草长莺飞万物苏。
一、春分三候
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古代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的现象进行了简洁的概括,春分三候为:
一候玄鸟至 分时节,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二候雷发声 雷乃阳气生发之声,春雷阵阵,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三候闪电来 阴晴冷暖春过半,此时人们开始见到闪电。
二、地理现象
《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立春与立夏之际为春季,春分正好平分春季。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三、相关诗词
《春分》
(唐)刘长卿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踏莎行·雨霁风光》
(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癸丑春分後雪》
(宋)苏轼
雪人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寒连日不出》
(宋)陆游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传统习俗
(一)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鸡蛋能够站立,许多人做过这个的试验,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因此鸡蛋能够站立。
(二)祭祖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三)吃春菜
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春分这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春菜嫩绿,约有巴掌大。采回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四)送春牛
春分到,送春牛。什么是春牛?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能言擅歌,说些与春耕有关的吉祥话。言词随口而出,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五)粘雀子嘴
春分这天,有些地方的农民家里要吃汤圆,把几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六)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踏青出行,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