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博物馆2019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情况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职能职责
主要职能:征集、收藏、发掘、研究白银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动物、植物、地质、矿藏等标本。举办文物陈列展览,开展文物普查、文物宣传、文物保护,传播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弘扬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机构设置
白银市博物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长安路16号,2011年成立,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09年列入国家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单并向社会免费开放。现有在册编制15人,实有职工12人,内设办公室、历史研究部、陈列展览部(宣教部)、藏品部、安全保卫部。
二、2019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表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二:收入决算表
表三:支出决算表
表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表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表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表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我单位无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无相应支出,故表8为空。
三、2019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9年度收入总计675.12万元,支出总计645.22万元。与2018年决算数相比,收入增加256.95万元、增加61%,支出增加234.09万元、增加59%,主要原因是:①项目经费拨款增加②项目经费支出增加。
本部门2019年度收入合计675.1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64.86万元,占98%;其他年初结转10.26万元,占2%。
本部门2019年度支出合计645.2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35.12万元,占21%; 项目支出510.10万元,占79%。
本部门2019年度年末结转和结余29.90万元,较上年增加19.64万元,主要原因是专项资金未支完部分结转。
(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9年度财政拨款收入合计664.86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52.78万元,增加61%。主要原因:①项目经费拨款增加。
本部门2019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合计639.12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31.21万元,增加57%。主要原因:①项目经费支出增加。较年初预算数增加193.55万元,增长43%。主要原因:项目经费支出增加。
本部门2019年度财政拨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22.33万元,占97%,较年初预算数增加176.76万元,主要原因:项目经费支出增加。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6.17万元,占2.5%,较年初预算数增加16.1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0.62万元,占0.1%,较年初预算数增加0.62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9年度一般公共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29.0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16.41万元,较上年增加18.06万元,主要原因是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增加。人员经费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其他社会保障缴费、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公用经费12.61万元,较上年减少8.78万元,主要原因是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经费”支出减少。公用经费用途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等。
四、“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情况
2019 年度本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共计4.79万元,较公车改革后车辆运行费减少,大力压减公务接待支出。较上年支出数减少1.18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务接待减少。
(二)“三公”经费分项支出情况
2019 年度本部门无因公出国(境)费用。
公务车运行维护费3.47万元,主要用于车辆加油、车险、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较上年支出数减少0.08万元,主要原因是我单位大力压减“三公经费”。
公务接待费1.32万元,主要用于接待馆际交流及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工作发生的接待支出。较上年支出数增加1.10万元,主要原因是我单位今年公务接待减少。
(三)“三公”经费实物量情况
2019年本部门无因公出国(境)人员;无公务用车购置,公务车保有量为1辆;国内公务接待8批次500人,其中:国内接待8 批次160人; 2019年本部门人均接待费0.008万元。
五、2019年度部门绩效自评情况说明
(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情况分析
1、部门决算情况
①.资金收入:2019年度白银市博物馆共收到市级财政专项拨款收入共计10万元,收入款项均用于白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
②.项目支出:2019年度白银市博物馆共计支出白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项目资金总计10万元。其中:办公费2.81万元,印刷费3.69万元,水费0.12万元,电费1.16万元,邮电费0.89万元,维修(护)费0.19万元,公务接待费1.02万元,劳务费0.12万元。
2、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2019年白银市博物馆馆按照财政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下拨专项资金高效使用,目标完成比率100%。
一是切实遵守大额资金使用事前、事后报备审批,科学合理安排专项资金使用,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在预算编制时,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使项目资金支出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绩效目标偏离情况分析
白银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专项资金绩效运行的整体质量较好,资金绩效正在释放。从2019年绩效目标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是项目绩效目标不匹配,没有细化的量化指标,项目的个性指标设定不明确,绩效目标设定没有充分考虑文化项目的动态因素。因此,以后的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要结合项目支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为后续绩效目标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前提。
(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情况分析
2019年白银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项目列入市财政本级预算,项目资金为市本级财政资金,共计10万元;全年支出10万元,主要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过程中一般性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资金共计10万元,专项资金执行率100%。
1、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2015年发布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中宣部、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为贯彻《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国家财政部关于《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97号)等性文件的精神,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开放的服务项目。
(2)主要内容:全面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资源,加强博物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要跟随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使陈列展示、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提升,确保参观人数的不断增长;对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进行高质量的保护和保养,使其文物库房的设施先进完备。
(3)实施情况: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单位,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崭新的姿态、丰富的文化产品、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在确保展示的同时,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博物馆文物资源安全,对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进行高质量的保护和保养,使其文物库房的设施先进完备。同时,对白银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举办临时展览或巡回展览等,努力提升展品展示条件和讲解员服务水平,达到广泛推广文化资源免费开放的目的。
(4)收入支出:2019年度白银市博物馆共收到市级财政专项拨款收入共计10万元,预算支出主要为公共文化创建所发生的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各级政府对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投入,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原则,进一步巩固博物馆现有各类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观众服务覆盖面,加强项目宣传和培训,完善服务模式和项目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规范程度,提高居民感受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截止2019年底,累计开放310余天,举办各类展览展示12场次,接受博物馆现场服务的观众达31万人次,全年无文物安全事故和投诉事件发生。
3、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为确保自评的真实客观性,市博物馆按照市财政局开展市级财政执行资金绩效评工作通知,对照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2019年完成的专项资金各项指标逐项对照检查,整理相关材料,客观评定成绩。在此基础上撰写了2019年度《白银市博物馆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自评报告》。
4、综合评价情况及自评结论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度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市财预发[2020]16号)文件精神,白银市博物馆开展了2019年度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资金绩效评价自评,通过自评,该项目绩效自评结果“良”。
5、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9年白银市博物馆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开展项目落实,为全年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度不够全面、没有把项目绩效目标
作为预算支出设定的前置条件,绩效管理质量不高;
(2)绩效目标设定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对文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可变因素缺乏准确把握。
项目绩效目标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项目的预期绩效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此,今后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为资金合理配置和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是加强绩效运行监督检查,将资金使用和项目效益挂钩,强化项目资金绩效实现情况的责任约束,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三是加强项目资金自查自检,对资金绩效运行状况,及时预控、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纠偏措施,确保绩效目标有效实现。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 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2019年本部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9.58万元,机关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开支办公费、印刷费、办公设备购置、物业管理费、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会议费等。机关运行经费较2018年减少0.19万元,减少2%,主要原因是我单位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增加和差旅费支出减少,人员支出减少。
(二) 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1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1辆、其他已报处置的封存车辆0辆。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三) 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2019年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239.78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71.30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118.5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49.99万元。主要用于采购办公设备、信息网络设备购置及维保服务、向社会购买的第三方服务费等。
七、专业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 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 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七)结余分配:指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年度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除“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指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等的各项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 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护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工资福利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十五)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十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十七)其他资本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构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