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开展白银境内岩画考察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类祖先便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在岩石上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为全面收集整理白银境内现有岩画资源,5月20日至25日,白银市博物馆联合景泰县、靖远县、平川区文物局、博物馆,在当地文史爱好者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景泰中泉镇尾泉沟、芦阳镇黄崖沟、红水镇姜窝子沟、正路乡拉牌村彭家峡岩、平川区王家山井尔川、平川区野麻滩、平川区小黄湾、靖远三滩大兵道、靖远吴家川陈家沟、靖远刘川山水沟岩画等10处岩画,按照岩画题材分类,可辨认内容岩画达70余幅,拍摄岩画图片1480余张,为后期全面系统研究岩画打下基础。
(景泰中泉镇尾泉沟)
(芦阳镇黄崖沟)
(正路乡拉牌村彭家峡)
(红水镇姜窝子沟)
(平川区王家山井尔川)
(平川区野麻滩)
(平川区小黄湾)
(靖远三滩大兵道)
(靖远吴家川陈家沟)
(靖远刘川山水沟)
整个考察过程,工作人员爬山过河、历尽艰险,有的岩画靠近河道险滩,需要涉水过河,有的隐于群山悬崖峭壁,徒步数小时脚手并用,但工作人员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在每个岩画点都精心拍照、精确测量,取得了珍贵的资料。
此次考察涉及景泰、平川、靖远三地的10处岩画,这些岩画多分布在临近河流的山壁之上,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且具有不同程度的风化、脱落现象。虽然同属白银地区,但不同地区岩画在岩石种类、岩画内容、所处时代、刻画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明显不同。从岩石种类来看,景泰彭家峡、姜窝子沟岩画刻于类似玢岩的坚硬的岩体上,平川、靖远地区岩画多刻于沉积形成的砂岩上,有风蚀、水蚀等现象。刻画方式方面,白银地区岩画多以凿刻、磨刻、划刻三种方式为主,多数岩画为2-3种制法混合使用。三个地区的岩画内容以羊、鹿等动物题材为主,但表现手法不同,且其余内容有巨大差异。如平川地区岩画多处出现板凳羊这一有显著特征的图案,夹杂鹿与大角羊形象,鲜有人物形象;靖远地区岩画出现了骆驼、人骑马的形象,以及捕兽所用的黄羊夹;景泰地区岩画有较多同心圆图案,以及由同心圆图案组成的鸟形图,且有如双人舞蹈、狩猎等生活场景相关的岩画内容,以及类似图腾崇拜的动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察景泰的四处岩画中,有两处出现了明显表达的生殖崇拜意义的图案,其中尾泉沟为女性生殖崇拜,彭家峡为男性生殖崇拜,对两地岩画所处时代推断有很大帮助。景泰、靖远、平川三地的岩画对考证研究白银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自然环境等学科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白银岩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自然的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如果不加以保护,岩画的魅力终将结束。此次考察,我馆将尽可能把收集到的珍贵资料集结成册,使普通大众能领略到岩画的魅力,同时也要联合地方文物部门,采取保护措施,让岩画能长久地保存。
此次考察期间,除了景泰、靖远、平川区相关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还得到了苏云来、贠守勤、李慧、房振国、何璞瑜等地方专家学者和文史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白银岩画赏析:
1.景泰中泉镇尾泉沟
2.芦阳镇黄崖沟
3.正路乡拉牌村
4.红水镇姜窝子沟
5.平川区井尔川
6.平川区野麻滩
7.平川区小黄湾
8.靖远三滩大兵道
9.靖远吴家川陈家沟
10.靖远刘川山水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