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博物馆!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没有节点

文学家欧阳修做官怎么样?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3-10-08 18:42:47 浏览次数: 【字体:

38664eaed9764fa483de5a478260b6ab.jpg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历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政知事等职。

关于欧阳修,我们非常熟悉他的文学成就。他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那么,欧阳修做官怎么样?我们择其二三事了解一下。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投奔湖北随州的叔叔欧阳晔。欧阳晔任推官25年,始终清廉正直,为他树立了人生榜样。母亲郑氏出生名门,知书达理,她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公元1030年,欧阳修进士及第,被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

欧阳修为官耿介切直,不怕得罪权贵。公元1036年,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上表《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被贬。欧阳修撰写《与高司谏书》,责备讽刺高若讷身为谏官,对范仲淹被贬之事一言不发,因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

公元1043年,参知政事范仲淹与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支持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受到宋仁宗赏识,被授同修起居注、右正言、知制诰。新政推行不久,因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宰相章得象联合台谏官员,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是“朋党”。对此,欧阳修作《朋党论》,提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观点,列举历代兴亡事例,论证必须“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随着新政失败,欧阳修被贬为知制诰、知滁州。

在地方为政时,欧阳修以“宽简”著称,办事遵循人情事理,勤勉而不扰民,不求博取声誉,只求把事情办好,因此颇受百姓称道。他到任滁州后,修整损毁严重的城墙,开辟练兵场,训练民兵保卫地方,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主政扬州期间,欧阳修不追求数字政绩,尽量减少扰民。一年后,扬州已然政通人和,当地百姓还为他建造生祠。后来,欧阳修知青州,他倡导仁孝,为民减负。欧阳修对当时朝廷征收的青苗钱作出分析,建议免除“秋料钱”,停止强行摊派赋税,深受百姓爱戴。

欧阳修还被誉为“千古伯乐”。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人,都受到过他的举荐。“唐宋八大家”中,宋代除他之外的五人,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看重提携,名扬天下。

不仅如此,欧阳修公正无私,外举不避仇,荐人出自公心。公元1061年,他任参知政事,皇帝要他举荐3个可任宰相的人。他举荐了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曾诬陷过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与欧阳修政见不一,但欧阳修并不计较,世人无不敬服。

公元1070年,欧阳修带着自撰的《泷冈阡表》(用青州青石制成丈余的石碑)回乡祭祖。原想走陆路,但对沿途地方官员迎来送往、兴师动众的做法十分反感,于是改走水道。从运河南下入长江进鄱阳湖再转赣江,日夜兼程回到故乡。公元1072年,欧阳修逝世,享年66岁,获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 欧阳修不仅是一代文宗,而且是一位“道德博闻,廉方公正”的清廉官吏,他“宽简为政”的民本思想和廉政为民的施政理念,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欧阳 公元 范仲淹 王安石 宰相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手机版